里氏震级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(Charles Francis Richter)和古登堡(Beno Gutenberg)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,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。 地震的级数就是当地震发生时,以地震波的形式放出的能量。级数每增加一级,表示所释放的热能量大了10倍。 3.9级以下,是微小程度及以下的地震,每天发生的次数很多,有感觉,一般不会造成损失。 4.0-4.9 级,程度为弱。室内东西摇晃出声,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。当地震强度超过4.5时,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。 估计每年6,200次 5.0-5.9 级,程度为中。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/建造不佳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,但对设计/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损害 每年800次 6.0-6.9 级,程度为强。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年内的居住区。 每年120次 7.0-7.9 级,程度为甚强。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每年18次 8.0-8.9 级,程度为极强。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 每年1次 9.0级及其以上,程度为超强。 每20年1次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1960年智利大地震,里氏8.9级(后修订为里氏9.5级)。 2008年汶川里氏8.0级大地震,其释放的能量约为2.0*10^18焦耳,相当于5亿吨TNT炸药或25000个广岛原子弹的能量。 来自百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