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谈方块字也谈诗词edoego
自仓颉造字始,方块字就以点,横,竖,撇,捺构塑着炎黄风骨,以浩瀚广博抒写着华夏历史,以精致凝练开辟和注解着中华文明。正是有了方块字的诞生,才有了孔,孟,老,庄;才有了《左传》,《论语》,《史记》;才有了唐诗宋词,才有了四大名著,才有了屈子,司马迁,李杜,曹雪芹,鲁迅……
在浩瀚的汉文字记录中,诗词歌赋更是浓缩了方块字的精髓。尤其是古代诗词,它讲究格律,修辞典雅,吟哦成章,意蕴深长。可谓:一平一仄押天地,一音一韵唱春秋,一字一句吟胜境,一曲一阕叹风流。一首诗一段弦语,一曲箫一阕幽词。
元人虞集的“春雨,杏花,江南”,简单的六个字,就勾勒了一幅图画,哀怨也好,凄婉也罢,温馨也好,旖旎也罢,读着读着,就能给人无尽的遐想;马致远的“老树、枯藤、昏鸦,小桥、流水、人家”描绘了一幅让人感叹不尽,欲近还远的“离人秋思图”;李清照的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十四个字更是让人感受到窒息的“爱与哀愁”……
近现代诗歌中,徐志摩〈再别康桥〉:“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,我轻轻的招手,作别西天的云彩,那河畔的金柳,是夕阳中的新娘;波光里的艳影,在我的心头荡漾。”;林徽因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〉:“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,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……百花的冠冕你戴着,你是天真,庄严,你是夜夜的月圆。”,细细品读着这些诗句,是不是会勾起许多男女老中年对纯真年代纯洁爱情的美好追忆呢?顾城的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”,北岛〈回答〉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,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,看吧,在那镀金的天空中,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。”,这种忧国忧己忧时代的字句,何尝不是吟唱着当时(或当前)迷茫诗人们不羁的坚守啊!
余光中的〈寻李白〉:“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了月光,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,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……”,舒婷的〈神女峰〉:“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,是谁的手突然收回,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,当人们四散而去。谁,还站在船尾……,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,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”。读着这些诗句,当然,闪入脑海的是:人生的美,豪迈和感动。
在博大精深的诗词库里,在灿若繁星的诗人中,我个人特别喜读辛弃疾。他,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,也是一位勇冠三军、骁勇善战、不甘沉沦,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。他的词笔力雄厚,忧国忧民,豪迈旷达,热情洋溢,慷慨悲壮。他的词,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瑰宝,“回肠荡气,止于此极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〈梁启超语〉;辛弃疾存词众多(据统计,600多首哩!),我尤喜欢以下这几句,今摘录如下,与喜欢诗词的虫虫翠友一道分享:
“将军百战身名裂。向河梁、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。易水萧萧西风冷,满座衣冠似雪。正壮士、悲歌未彻”
“何处望神州?满眼风光北固楼。千古兴亡多少事?悠悠!不尽长江滚滚流。”
“平生塞北江南,归来华发苍颜。布被秋宵梦觉,眼前万里江山。”
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,八百里分麾下灸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点秋兵。”
温婉一点也有: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暮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。
“少年不知愁滋味,爱上层楼,爱上层楼,为赋新诗强说愁。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|